智能氣腹機系統下全子宮切除術的"隱形護航者"!
在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中,氣腹機不僅是“空間建筑師”,以毫米級壓力調控構建手術視野,更是“安全守門員”,以恒定氣流隔絕風險,為醫生手中的器械鋪就一條精準之路。當微創技術遇見智能控壓,這場“鑰匙孔里的藝術”如何顛覆傳統?答案藏在每一立方厘米的氣流里!
一. 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?臨床實戰中的關鍵六步
(一)建立氣腹:臍部穿刺注入CO?,氣壓維持12-15mmHg,撐起“操作穹頂”。
(二)Trocar布局:經典四孔法(臍部+雙側下腹+輔助孔),保障器械靈活性與視野覆蓋。
(三)韌帶處理:超聲刀離斷圓韌帶、闊韌帶,精準止血,保護輸尿管。
(四)血管離斷:雙極電凝閉合子宮動靜脈,避免術中出血風險。
(五)子宮游離:鈍銳結合分離膀胱反折腹膜,完整推離膀胱。
(六)陰道切開與取出:旋切器切斷陰道穹窿,經陰道或腹腔取出子宮[1]。
二. 氣腹機的“高光時刻”陰道切開階段的關鍵支持
當子宮離體、陰道穹窿切開時,腹腔內壓力驟降,操作空間迅速縮小。此時,氣腹機的智能動態調壓功能至關重要:
壓力補償:快速補充氣體,維持穩定的“穹頂空間”,避免腸管涌入干擾視野。
安全閾值控制:自動監測腹內壓[2],防止過度充氣引發皮下氣腫或心肺負擔。
出血防控:穩定氣壓輔助壓迫創面微小血管,減少滲血。
案例分享?單孔+智能氣腹機的協同突破
病例背景:42歲子宮腺肌癥患者,合并盆腔粘連,要求極致微創[3]。
手術方案:經臍單孔腹腔鏡全子宮切除+智能氣腹機動態調壓。
術中亮點:
智能恒壓——粘連分離階段,自動調節流量;
美容切口——臍部單孔,切口完美隱藏;
良好預后——患者3天出院,切口無感染。
您在臨床中是否遇到什么問題?歡迎留言探討。微至醫療期待與每一位臨床專家的深度合作,以技術創新回應每一處細節需求,共同推動微創婦科邁向新高度!
[參考文獻]
[1]趙旋.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的手術配合[J].吉林醫學.2015.36(13):2925
[2]顏青來.氣腹機性能檢測中模擬腹腔的建立[A]-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杭州醫療器械檢驗中心.杭州,2010:310009
[3]葛會仙.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術90例臨床分析[A]-鄭州市婦幼保健院.河南 鄭州,2015:450053